找到相关内容221篇,用时17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广清凉传(1)

    。文殊表般若。能生诸佛故。大宝集经第六十文殊会云。文殊师利白佛言。世尊。我以无碍天眼所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中一切如来。若非是我劝发决定菩提心。教授教诫。令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。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0254980.html
  • “解脱道”与“菩萨道”

    ,亦劝他舍内外诸物,持此善根用无所得而为方便,与诸有情平等共有,回向无上正等菩提,是为布施波罗蜜多。”(大正7,479c29~480a5)  此经说:菩萨布施波罗蜜要“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”,“大悲...因缘,就是使众生开、示、悟、入佛之知见,也就是使众生悟入佛的大菩提。所以,以发菩提心,菩萨行,成如来果的大乘法门,才是佛法的真实意义,也是如来教化的真正目的。[4]  从这两段经文可以得知,学佛的...

    释厚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51656081.html
  • 西藏密教传承考要

    说集》中。  阿底峡入藏以后,应当时古格王的请求写了《菩提道灯论》。在这部著作中他划分了“三士道”的次第。他阐述佛法的修行是由个人的权宜不等而分次第,发大心者为大乘,发出离心者为小乘。因此,同样是布施和戒、定、慧等,但结果会有所不同。然而,人的根机胜劣依修习而成,而非不可改变的种姓所致。至于修行的次序,也就应该是循序渐进,否则不能生起无上的功德。所谓“下士”是凡夫行,“中士”为而乘行,惟有“上士...

    吴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3359674.html
  • 佛教的基本教义及主要佛经简介

    传诵甚广。  金刚经  全称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略称《金刚般若经》或《金刚经》。后秦鸠摩罗什译。1卷。该经称佛对须菩提说诸法无相,菩萨应以无所住心,布施等六度及一切善法,发愿度尽一切众生,并极言持...果报,此称善因善果、恶因恶果,或称善因乐果、恶因苦果。这种因果之理,俨然不乱,称为因果业报,又作因果报应、善恶业报。若从实践修行上论因果关系,则由修行之因能招感成佛之果,这称为因得果、因感果。又一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0360819.html
  • 佛教与人生宇宙

    六、要将一切福德、智慧的修积回向菩提;七、一切作不为我法二执、烦恼所知二障所间杂的纯洁清净。具此七种条件的殊胜正行,也就是佛陀常讲大乘所的六波罗蜜。  什么是六波罗蜜?一、布施:中有调伏众生愚痴的...是不舍;同时,在布施、持戒、安忍的实践中,精进用静虑、般若对布施、持戒、安忍不取法相及非法相,破除我执法执,即是不取。这样,六度齐修,在不舍中不取,在不取中不舍,定慧等待,充分发挥六波罗蜜多所起的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1661434.html
  • 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的人生智慧

    断尘沙烦恼,很不容易,菩萨们发了菩提心后,感到修学时不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度众生,成就菩提果,所以就问佛陀。佛陀就讲解了大乘般若性空慧,让菩萨们以般若空慧,无相布施,无我度生,无住生活,无得而。以金刚...它的生命力和真理性。   《金刚经》的内容深广,经中除无相布施及实践慈悲外,还讲到了无我度生,无得而,无住生活,无果而证等,体现了行人顿悟人法皆空后种种自在和行持。这也正说明金刚经是一部理论和实践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661925.html
  • 冯学成--心地法门的关键

    布施波罗密,让你天天去布施,这对现代人来说有点难。我现在想要点布施,哪个愿意给我?现在真正愿意布施而无所求的人很少。持戒也困难,不但饮酒抽烟难戒,心里犯戒的时候更多。精进修持就更谈不上了,懒觉要睡,...终极之道--无难!这简直跟我们开了个大玩笑。我们学任何一种法门都会觉得很难,念阿弥陀佛,念念不停,一心不乱,很难;上师传一个法让你去,这个月要完成十万次曼扎,下个月要磕十万个长头,身不强力不壮,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364549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孝道思想

    盆经疏》,以申述其对佛教之孝的观点。《盂兰盆经》的主题是借目连行孝救母的故事以倡导行孝报恩。目连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,为了救母出饿鬼道,在七月十五(佛欢喜日)这天,广布施供养,以十方僧众的业力救母出离...修道德以易游世之乐,反淑贤以贸妻子之欢,是不为奇,孰与为奇;是不为异,孰与为异哉”!沙门为至高的道德而离开妻子家庭,放弃世俗的享乐生活,这是高尚的行为。  至于说到沙门违背服饰礼仪,不跪拜父母王者,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2365212.html
  • 舍利弗问经略注

    舍利弗复白佛言:八部鬼神依空为空神,依地为地神耶?  二、答。  佛言:别有地神,如净华光等。过去世时,好布施,多嗔难满,嗜酒善歌舞,故作此神。著纯白之衣,洁净无垢。  第十二问答明后世护法,有二,...闻而持,有传闻而持,皆名为僧。  持者忆持,领受在心,忆而不忘曰持。或亲从佛闻,或辗转闻佛之教法,忆念无违,则能处和合而无乘诤。僧伽,义云和合,是有二义:一者理和,谓证择灭;二者事和,谓戒和同,见和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265312.html
  • 略述《摩诃止观》

    菩提心乃至第六道品调适,为人理的常规。而第七对治助开一法,其趣旨和前面稍为不同,它是克服阻碍的条件。它强调在自己持止观的过程中,应努力布施、持戒、礼拜、诵经等功德,以辅助自己的内观修证,对治修观...经典,前者是教相门,后者是观心门。解行相依,教观相资,由此才能把握真正的佛教。  天台的止观有三种:一、渐次止观,二、不定止观,三、圆顿止观。渐次止观,是由浅到深的次第法门。开始从人天五乘起,最后...

    释法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3665700.html